一个被联合国制裁了十几年的国家,竟然在这两年越活越精神。平壤的街头摊贩又出来叫卖,工厂的烟囱重新冒白气,导弹一次比一次飞得远。镜头里的那张胖乎乎又冷着脸的面孔,常常挤进国际新闻头条。 2011年冬天,28岁的他接过父亲留下的座位。外界不看好,嫌年轻,觉得要靠一群老臣托着走。结果他第一刀就挥得又狠又准。2013年,将姑父张成泽清出权力圈。这一刀不是面子问题,是军心政心的定心丸。之后提拔自己人,换掉不听话的,节奏不急不缓,直到今天,高层几乎清一色是他的班底。这种做法锋利,但在那个体系里,想稳住,就得这样硬。 内政上,他没有玩那种一夜翻天的戏法。更像拧开一个个阀门。国企经理拥有了更大的决定权,生产什么、卖给谁,不再层层请示。农业上推责任田,谁多干谁多得。政策刚落地,粮食就见了点起色。有情报机构评估,到了2023年,农业产出涨了个可观的幅度。谈不上富足,但别把饥荒挂在嘴边了。2024年,他又盯上县域和乡镇,提出“农村工业厂”计划,铺开一批做日用品的小厂,牙刷、洗衣粉、肥皂这些最能见效。供应一热,平壤街头的摊贩跟着活络。对外界来说,这些都是小动作;对一个资源捉襟见肘的经济体来说,就是活血。制裁不松,他也硬是在夹缝里挤出1%到2%的增速。有些国家日子宽活着瞎折腾,他反倒是先把肚子填饱,兜里攒点底。 他把军队抓得更紧,从上台那天起,核武就是压舱石。2017年试射那型洲际导弹,世界都看见了尾焰。到2025年,外部评估已经把朝鲜的核头数量拉到了一个更扎眼的区间。数量上堆,技术上升,他把固体燃料推上台面,发射速度快、警报时间短,东北亚都在它的覆盖里。军费比例也顶着天,优先保障,优先供给。更关键的是思路在变。2025年9月,他把AI无人机定为国防重点,测试无人武器系统,强调要让人工智能快速进入作战链条。合在一起,就是一只刺猬:你碰,我就扎你。
外面那张棋盘,他也下得够灵。路径很清楚,抱住能抱的,分化能分化的,给对手留面子,但不给核心。和俄罗斯的关系最显眼。2024年夏天,俄方最高领导人到访,签了战略伙伴条约,互助的条款写得明白。到2025年,朝鲜把炮弹和技术投向战场,对面换回卫星和导弹方面的支持,彼此都知道自己要什么。和中国这边,他同样懂分寸。2025年9月去北京参加阅兵,时隔几十年的场面。他在那儿重申立场,也借机让外界看到朝鲜不再独自站在阴影里。 和美国的那条线,他没掐死。2018到2019年的三次见面,虽然没签出一个令人欢呼的文本,但座位摆出来了,镜头留住了。到了2025年9月,他又释放信号,表示对某位美国前领导人保留好记忆,愿意对话,不过别老盯着无核化这个词。他的意思很直白:底牌不卖,台上还能聊。韩国方面的分析也在那儿:这套打法,让朝鲜的战略位置更稳,借着中俄美的三角,走位灵活。 看国内的舞台,他还在给未来埋线。北京之行带着女儿亮相,韩国方面把这个女孩列为潜在接班人。那不是随便站个位置照相,而是把权力传承的画面往外轻轻推了一步。9月1日的国家表彰会上,大礼堂里挂上了他的巨幅肖像。以前那是两位先人的特权。现在轮到他,占位更高,崇拜等级更上一层。
别忽略那些带流量的项目,元山葛麻海岸的度假区磨了十年,总算完工。官方把它当作重要成绩,想拉动旅客,挣点外汇。9月19日,无人机试飞,他亲自盯。9月22日,再提“秘密武器”,把防御科技挂在嘴边。这些动作不全是技术本身的新闻,更是给世界看的态度:我在动,我在学,我在更新。镜头越多,存在感越强。 他的风格挺混搭,家族里的铁腕跑不掉,但他又加了市场味,也把外交的节拍打得更细。学术界研究过他的成长,瑞士留学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一点西方的思路,这倒是能解释他为什么愿意坐在谈判桌边,也懂得怎样利用镜头和议程。 有短板也摆在眼前,国家体量小,经济话语权弱,全球贸易体系里没声音,文化产品出不了圈。地理位置尴尬,左右都是大国,一步踏错就挤。可也正是这块地,给了他杠杆。核俱乐部成员的身份,外加中俄的支撑,足够让他在关键议题上有话可说。俄乌战场里,朝鲜的军援,不是小数;东亚这边,半岛一紧绷,美军就得分心。影响力不是唱歌跳舞那种热闹,而是别人做决定要先瞄一眼他的脸色。
他厉害吗?从权力巩固,到经济修修补补,再到军备升级、外交折冲,这套组合拳打得不虚。要问能不能挤进世界级大佬的圈子,要看两件事。第一,他能不能在不失去核牌的前提下,把制裁环境撬出裂缝,把小厂、小摊的活力再往前推一推,让普通人的饭桌稳定。第二,他能不能在几大力量之间继续踩线不失足,既拿到技术、拿到资源,又不被拉进不可控的冲突里。 那张挂在礼堂里的大肖像,说明国内叙事正在重塑;那个度假区,说明他想找新的钱路;AI无人机和秘密武器,说明军队现代化的调门还要再拔高;带女儿出场,说明权力安排开始进入下一阶段。一串串小动作连在一起,就是一个国家的政策意志。 他手里没有王牌堆到天花板的资本,也没有足以改变全球经济走势的市场。但他知道自己能拿什么去换,知道什么绝不能换。这种自知之明,常常比虚张声势更稀缺。很多人低估了“耐心”的价值。他这几年干的,恰恰是用耐心去换空间。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