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北京团结湖一带,曾有一个叫“猛火炒饭”的顶流炒饭摊——出摊时间不定、地点成谜,却总能在深更半夜吸引食客排起长队。吃货们靠着“人肉追踪”、在微信群里互通情报,只为尝到那一口猛火快炒的浓郁锅气。

图源:新京报
如今,这个曾被大家追着问的“炒饭摊”,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固定门店!一碗炒饭,何以成为众多市民的“心头好”?
答案,不妨从三个“气”中寻找。
升腾的人间烟火气
案头食材鲜亮,锅中烈火升腾。只见火苗“呼”地窜起,裹着米饭在锅中翻飞起舞。不过两分多钟,一份锅气蒸腾的炒饭出锅,香气四溢,瞬间点燃整条街道的味蕾。

图源:北京朝阳
这份味道的主人,叫王鑫林。他掌勺的“小广东炒饭”,早已是京城食客口中的一段传奇。锅气是他的武器,而“被催着出摊”也成了他的日常——今夜团结湖,明夜朝阳公园,食客们热情追随,他去哪儿,人群就跟到哪儿。
这缕炊烟,承载着无数夜归人的味觉慰藉,也见证着一座城市对生活气息的守护。
我们一起才有“人气”
“这些年,‘小广东’可没少让大家惦记。”团结湖街道的工作人员这样说。而这份惦记,渐渐变成了一场温暖的“我们同行”。
街道帮忙寻找合规的经营场所,市场监管和城管部门也积极参与协调,在规范与特色之间寻找平衡;更贴心的是,燃气公司还特意铺设了新管道——只为保留那份让食客们念念不忘的“猛火”锅气。

图源:首都城管
这不是简单的搬迁,而是一次温暖的升级:接入安全的燃气,化解了曾经的隐患;牵手优质餐饮伙伴,铺就了更稳的经营之路;而留住那团猛火,就是留住了一座城市最真实的味觉记忆。
曾经持续多年的“进退拉锯”,在这一刻升华为温暖的“我们同行”。
这个小档口的转身,恰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城市治理,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而是在规范与包容之间,找到那个最有温度的平衡点——那里,既有秩序的尊严,也有烟火的热气。
让烟火气成为城市发展的底气
十一月三日傍晚,“猛火炒饭”的灯箱在团结湖畔静静亮起。从下午五点直到凌晨三点,那口熟悉的炒锅不曾停歇,慕名而来的长队,从“流动的风景”变成了“安稳的日常”。
“我和朋友三点半就来了!”排在首位的于先生难掩期待,“以前总在社交平台刷到,但总找不到确切位置。听说今天门店开业,我们特意早早赶来。”
这缕终于安定的炊烟,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?
它意味着,城市的“面子”与民生的“里子”从来不是对立项。真正的城市底气,不体现在玻璃幕墙折射的光芒有多璀璨,而深藏于深夜街头为晚归人点亮的那盏灯、那口锅里——那里盛着的不只是食物,更是对平凡生活的深情款待。
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”下一句应该是:“留住烟火气,最见善治心。”
这份善治的底气,源自对每一个微小梦想的温柔托举。它让像“小广东”这样的手艺人相信,凭一双巧手、一颗诚心,就能在这座城市体面扎根;它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真切感受到,这座城市不仅有向前奔跑的加速度,更有停下来等等人的温情度。
“猛火炒饭”的故事,是一则关于包容与智慧的京城寓言。它轻轻诉说着:真正美好的城市,永远是美美与共的天地。
这一缕烟火气,烧出的是菜香,点燃的是一座城市以人为本、与民共情的灵魂与底气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